12月27日 冻土的几何革命
清晨,北风卷着碎雪掠过竹篱笆,爷爷蹲在萝卜窖口,烟袋锅在冻土上敲出咚咚声:"妮儿,你这堆萝卜跟俺年轻时见过的地鼠洞似的,弯弯曲曲算个啥名堂?"
孙玺儿跪在窖边,呵出的白气在铜裁缝尺上结出霜花:"爷爷,这叫'抗压蜂窝结构'!《九章算术》里说'方锥累棋,层叠相承',您看这底层六边形——每边5根萝卜,间距8厘米,相邻层错位半个边长,就像搭积木时错开缝隙。"她用树枝戳了戳萝卜间隙,"这样堆,摩擦角能从30度提到45度,侧压力减少一半呢!"
陈大壮猫着腰钻进窖内,故意用肩膀顶了顶底层萝卜:"俺来试试'数学牌萝卜堆'有多结实!"话音未落,一根萝卜突然松动,整堆萝卜轰然坍塌,他惊呼着被埋进萝卜堆,只露出棉帽上的绒球:"周冬冬!快救俺...俺被萝卜的斐波那契螺旋缠住了!"
周冬冬趴在窖口笑到打跌:"你咋知道是斐波那契?"
"俺数了!"陈大壮闷声闷气地从萝卜堆里扒出头,"滚出来的萝卜圈,第一圈3根,第二圈5根,第三圈8根...可不就是1,1,2,3,5,8!"
孙玺儿蹲下身测量螺旋半径:"离心角137.5度,每圈半径差刚好是前一圈的1.618倍——这哪是塌方,分明是萝卜在跳黄金分割舞!"
爷爷捡起一根滚到脚边的萝卜,布满老茧的拇指摩挲着表皮:"看来老法子真该改改了...去年烂掉的萝卜,说不定就是堆得太密实,没留出'数学缝隙'。"
午后的霜地上,孙玺儿用冻硬的柳枝画出分形迷宫,周冬冬背着帆布包跟在身后,边走边撒玉米粉:"质数格撒黄豆,解出'鸡兔同笼'才能通关;平方数格撒绿豆,背不出《粟米》篇就被困住!"
"那混沌格呢?"陈大壮盯着标着"1"的中心格子。
"混沌格..."孙玺儿故意拖长声音,"得闭眼转十圈,模拟洛伦兹吸引子的轨迹!"
"俺先来!"陈大壮跳进标着"7"的质数格,单脚蹦着背诵:"今有鸡兔同笼,上有三十五头...下有九十四足,鸡二十三,兔十二!"他越转越快,突然"砰"的一声撞塌雪墙,飞溅的雪砂在阳光下形成旋转的曼德博集合投影,每粒雪晶都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。
"分形维度从1.3升到1.9!"孙玺儿举着家用摄像机追着雪砂跑,"温度扰动让雪晶排列从周期态进入混沌态,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颗数学石子!"
陈大壮扶着脑袋晃了晃:"现在看啥都是重影...左边那个周冬冬,好像有三个脑袋!"
周冬冬捡起一粒掉在混沌格的黑芝麻:"这颗芝麻的落点,刚好在吸引子的核心区域——陈大壮,你的旋转轨迹比实验室的搅拌器还精准!"
12月28日 灶膛的热力学诗
奶奶往灶膛里添了根槐木,火星子溅在蓝布围裙上,发出"噼啪"轻响:"小玺儿,离火远点,别让烟灰熏着你的数学本子。"
孙玺儿举着红外测温枪凑近灶膛,镜片上蒙着一层薄薄的蒸汽:"直径6厘米的圆木,表面积113.04平方厘米,燃烧速率每分钟0.5厘米..."她忽然指着跳动的火苗,"爷爷您看!火苗高度每隔0.8秒起伏一次,跟您抽烟袋的节奏一模一样!"
爷爷吧嗒着烟袋笑:"那敢情好,以后抽烟袋就能算出燃烧时间了!"
"真能算!"孙玺儿掏出小本子记录,"木材密度0.6克/立方厘米,每分钟消耗14.13立方厘米,放热功率10.04千焦/秒...奶奶,咱们蒸年糕用的热量,够让一个10公斤的铁块升温24度呢!"
奶奶掀开蒸笼,白气顿时弥漫厨房:"管它多少度,年糕熟了才是硬道理——快来尝尝,刚蒸好的糯米香!"
黄昏时,厨房的玻璃窗上,蒸汽正缓缓凝结成液滴,孙玺儿用指尖轻轻触碰玻璃,凉意在指尖扩散:"周冬冬,快来看!直径1.2毫米的液滴占63%,就像李老师讲的钟形曲线!"
周冬冬踩着小板凳凑过来,呵出的白气在玻璃上又添了几滴水珠:"那这些液滴为啥不直直往下流,偏要拐来拐去?"
"因为分形路径阻力最小!"孙玺儿用指尖划出一条蜿蜒的轨迹,"就像放学回家时,咱们总爱走那条抄近道的石子路——虽然弯弯曲曲,却省力气。"
周冬冬似懂非懂地点头,用袖口擦出"冬至快乐"四个字,水痕蒸发后留下淡淡的盐晶:"看!'冬'字旁边的盐粒排成了1,1,2,3,5...这是不是你说的'废波那切'数列?"
"是斐波那契!"孙玺儿笑着纠正,"蒸汽里的水分蒸发时,盐晶就按黄金分割比例排队,大自然才是最厉害的数学家!"
奶奶端着年糕从厨房出来,看着满是指痕的玻璃直摇头:"你们呀,把窗户当算术本,明天早上准得冻出冰花来'告状'!"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