陇西行
谢惠连
运有荣枯,道有舒屈。
潜保黄裳,显服朱黻。
谁能守静,弃华辞荣。
穷谷是处,考盘是营。
千金不回,百代传名。
厥包者柚,忘忧者萱。
何为有用,自乖中原。
实摘柯摧,叶殒条烦。
……
赏析:
《陇西行》并非传统以边塞征战为主题,而是借对人生境遇、价值选择的探讨,展现诗人对处世哲学和生命意义的思考。
一、主题思想
1. 命运与处世之道:开篇“运有荣枯,道有舒屈”,点明命运与人生道路的无常,如同自然规律般不可避免。“潜保黄裳,显服朱黻”,“黄裳”象征谦逊守静,寓意隐退时应坚守品德;“朱黻”代表高官华服,指显达时可享受尊荣,传达出一种顺应命运、灵活处世的观念。
2. 对宁静与虚名的抉择:“谁能守静,弃华辞荣。穷谷是处,考盘是营”,诗人赞赏舍弃荣华、于穷谷隐居守静的生活态度,认为这种坚守自我、不慕名利的选择,能让人在喧嚣尘世中保持内心宁静,实现精神富足。“千金不回,百代传名”,强调这种坚守的价值,不为财富动摇,可留名青史,体现诗人对高尚品格和精神追求的推崇。
3. 对传统价值的反思:“厥包者柚,忘忧者萱。何为有用,自乖中原”,借柚子和萱草虽美好却不合中原实用观念,反思世俗对“有用”的定义。“实摘柯摧,叶殒条烦”,以果实被摘、树木受损,象征追求世俗认可所付出的代价,暗示应突破传统局限,探寻真正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。
二、艺术特色
1. 对比鲜明:诗中多处运用对比。“潜保黄裳”与“显服朱黻”,展现隐退与显达两种状态;“守静,弃华辞荣”和世俗对荣华的追逐相对比,突出诗人的价值取向;“厥包者柚,忘忧者萱”的美好与“何为有用,自乖中原”的世俗看法形成反差,强化对传统观念的反思,使主题更鲜明。
2. 象征与比兴手法:“黄裳”“朱黻”“柚”“萱”等具有象征意义。“黄裳”象征谦逊品德,“朱黻”象征功名利禄,“柚”和“萱”象征美好却不被世俗认可之物。“厥包者柚,忘忧者萱”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,引出对世俗价值观念的思考,增强诗歌含蓄性和感染力。
3. 语言简洁有力:全诗语言质朴简洁,如“运有荣枯,道有舒屈”,寥寥数字,便概括复杂的人生境遇。“千金不回,百代传名”,简洁而坚定地表达对坚守的肯定,寥寥数语即勾勒出不同生活选择与人生态度,精准传达思想情感,富有表现力。
……
解析:
1. 运有荣枯,道有舒屈:
- “运”指命运,“荣枯”代表兴盛与衰败,如同草木的繁荣与枯萎,说明命运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有着起伏变化。“道”可理解为人生道路,“舒屈”即顺畅与曲折,意味着人生之路也充满了顺境和逆境。此句以简洁的语言,高度概括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,为整首诗奠定了对人生境遇探讨的基调。
2. 潜保黄裳,显服朱黻:
- “潜”表示隐退、潜藏,“黄裳”在古代文化中有谦逊、守中、低调之意,这里指当人处于隐退或不得志的阶段时,应保持低调、谦逊的品德,坚守内心的操守。“显”指显达、得意之时,“朱黻”是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,象征着高官厚禄、荣华富贵,意味着当人处于显达之际,可以身着象征尊荣的服饰,享受相应的地位和待遇。这一句传达出一种在不同人生阶段应有的处世态度,体现出一种顺应命运变化的智慧。
3. 谁能守静,弃华辞荣:
- “守静”即能够坚守内心的宁静,不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干扰。“弃华辞荣”指主动放弃华丽的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。诗人以疑问的语气提出,在现实的诱惑面前,究竟谁能真正做到摒弃世俗的荣华,坚守内心的宁静与淡泊,引发读者对于人生价值选择的思考。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、坚守本心品质的推崇,同时也暗示了做到这一点的难度。
4. 穷谷是处,考盘是营:
- “穷谷”指荒僻幽深的山谷,象征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。“是处”表示选择在这样的地方居住、生活。“考盘”出自《诗经·卫风·考盘》,原诗描述了一位隐士在山涧结庐而居,自得其乐的情景,后常用来指代隐居生活。“营”有经营、营建之意,这里指在隐居之地营造自己的生活。此句进一步阐述了“守静,弃华辞荣”的具体表现,描绘出一种远离尘世、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图景,展现了诗人所向往的宁静、自在的生活方式。
5. 千金不回,百代传名:
- “千金不回”表明对于选择隐居守静、摒弃荣华的人来说,即使面对千金的巨大诱惑,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,体现出其坚守的坚定性和不为物质所动的高尚品质。“百代传名”则强调这种坚守和高尚的品格能够流传千古,为后世所传颂,突出了这种人生选择的价值和意义,说明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一时的荣华富贵,而在于精神的传承和不朽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