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 列宿兮皎皎,星稀兮月明。
- 解析:随着夜幕降临,景色发生变化。“列宿”指天上众多的星宿,“皎皎”形容星星明亮的样子。在这浩瀚夜空中,星星稀疏分布,而月亮显得格外明亮,此句通过对星宿和月亮的描写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夜空氛围。这种宁静的夜景描写,不仅为后文诗人的感慨和思绪做了铺垫,同时以景衬情,暗示诗人内心的静谧与潜藏的情感波动。
4. 亭檐隅以逍遥兮,盼北极而顾南荣。
- 解析:“亭檐隅”点明诗人所处的位置在亭台屋檐的角落,“逍遥”在这里并非自由自在的逍遥之意,而是形容诗人在这角落来回徘徊的状态。“盼北极”中,“北极”指北极星,古人常通过观测北极星来辨别方向,此处诗人凝望北极星,可能寓意着对方向、目标的追寻。“顾南荣”的“南荣”指房屋的南檐,诗人又回头看向南面的屋宇,通过诗人在亭檐角落的徘徊以及视线在北极星与南檐之间的转换,暗示诗人内心思绪的流转,在这长夜之中,对自身的处境和未来进行思考。
5. 嗟白日之不与吾兮,迄今夕而久盈。
- 解析:“嗟”是感叹词,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慨。诗人在此感叹白日不肯与自己多相伴,时间短暂,而与之相对的是,夜晚却显得漫长无尽,“迄今夕而久盈”中的“盈”有充满、漫长之意。这种将白日与夜晚时长感受的对比,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以及面对长夜时内心的无奈与煎熬,同时也为下文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埋下伏笔。
6. 惟人生之忽过兮,若凿石之未曜。
- 解析:“惟”为发语词,引起下文对人生的感慨。“人生之忽过”直接表明诗人认为人生过得十分匆匆,转瞬即逝。“若凿石之未曜”运用比喻,将人生比作开凿石头,然而石头却还未闪耀出光芒,寓意着人生短暂,自己却还未取得显着成就,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易逝、一事无成的惋惜与忧虑之情,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主题。
7. 譬彼蛟龙,乘云浮兮。
- 解析:诗人在此将自己比作蛟龙,“譬”即比喻。蛟龙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强大、不凡与自由。“乘云浮兮”描绘蛟龙在云间飘浮的情景,形象地展现出一种自由自在、超凡脱俗的状态,体现出诗人渴望摆脱现实的束缚,追求高远、自由境界的心境,同时与前文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形成对比,表达出对理想状态的向往。
8. 泛淫川谷,随波流兮。
- 解析:继续描述蛟龙的行动,“泛淫”有浮游、游荡之意,描绘蛟龙在山川河谷间自由自在地游动。“随波流兮”表明蛟龙顺着水流飘荡,进一步强调其行动的自由随性,不受拘束。通过对蛟龙这一形象的刻画,诗人以物自比,更加深入地表达出自己渴望像蛟龙一样,在生活中能够自由洒脱,不受世俗限制,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。
9. 奄忽容裔,逝不留兮。
- 解析:“奄忽”形容时间或事物的突然变化,“容裔”描绘蛟龙消逝时的姿态,形容其缓缓远去。此句描绘蛟龙瞬间消逝,不留痕迹,如同时间和机遇一般转瞬即逝。这里从对蛟龙自由美好状态的描绘,突然转到其消逝的无奈,暗示诗人意识到理想中的自由与机遇难以长久把握,呼应前文对人生短暂的感慨,进一步增添了无奈与惆怅的情绪。
10. 心悄怆兮有哀,志惆怅兮有违。
- 解析:“悄怆”形容内心忧愁、凄凉,“哀”直接表达哀伤之情,此句表明诗人内心充满忧伤。“志惆怅兮有违”中,“惆怅”体现出诗人因失意而伤感的情绪,“志有违”则说明诗人的志向与现实相违背,无法实现。这两句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失落,将前文借景与借物所蕴含的情感直接点明,揭示出前面诸多感慨与想象背后的情感根源,即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的痛苦。
11. 履幅舄兮锵锵,左繁弱兮右忘归。
- 解析:“履幅舄”指穿着鞋子,“锵锵”模拟走路时鞋子发出的声响,描绘出诗人走路时的状态,给人一种坚定有力的感觉。“繁弱”是古代良弓名,“忘归”是良箭名,“左繁弱兮右忘归”表明诗人左手拿着繁弱弓,右手拿着忘归箭,全副武装的形象跃然纸上。这一描写暗示诗人渴望有所作为,准备行动,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壮志,然而结合前文的情感基调,又与现实中壮志未酬的无奈形成反差。
12. 飞芒起兮星驰,惊电发兮扬晖。
- 解析:“飞芒起兮星驰”描绘流星飞驰而过,光芒闪烁的景象,“飞芒”指流星的光芒,“星驰”形容流星快速划过天空。“惊电发兮扬晖”则描写闪电突然爆发,闪耀光辉。这两句以流星和闪电的迅猛和耀眼,展现出瞬间的强大力量与光芒,表达诗人内心对力量与辉煌的向往,渴望能够像流星和闪电一样,在短暂的人生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,实现自己的理想,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现实平淡与无奈的不甘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