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史诗?其二
左思
郁郁涧底松,离离山上苗。
以彼径寸茎,荫此百尺条。
世胄蹑高位,英俊沉下僚。
地势使之然,由来非一朝。
金张藉旧业,七叶珥汉貂。
冯公岂不伟,白首不见招。
……
赏析:
《咏史诗·其二》是西晋文学家左思的诗作,借自然现象与历史典故,深刻揭露了西晋门阀制度下的社会不公,抒发了寒门才俊壮志难酬的愤懑。
一、比兴手法,形象揭示社会矛盾
开篇“郁郁涧底松,离离山上苗。以彼径寸茎,荫此百尺条”,诗人以比兴手法描绘出一幅鲜明对比的画面:涧底郁郁苍苍的松树,本应茁壮成长,却被山上矮小的树苗遮蔽。松树象征着出身寒门的英俊之才,而山上苗则代表凭借门第得势的世家子弟。通过这一自然现象的不合理,巧妙类比西晋门阀制度下“世胄蹑高位,英俊沉下僚”的社会现实,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寒门才俊被压抑、被埋没的残酷现实,让读者对这种不公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。
二、借古讽今,深化主题
“金张藉旧业,七叶珥汉貂。冯公岂不伟,白首不见招”,诗人运用典故,借西汉历史来讽喻西晋社会。“金张”指金日磾和张安世两家,他们凭借祖先功业,七代都在朝中担任高官,世代簪缨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冯唐,他才华出众,却直到白发苍苍都未获重用。这两组人物命运的巨大反差,深刻地展现出门阀制度下,个人才能被忽视,出身决定一切的荒谬,进一步深化了诗歌对门阀制度批判的主题,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现实针对性。
三、情感强烈,富有感染力
全诗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门阀制度的激愤与对寒门才俊的不平。如“地势使之然,由来非一朝”,诗人感慨这种不合理现象由来已久,积重难返,无奈与愤懑之情溢于言表。这种强烈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,极易产生共鸣,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。
四、语言质朴,寓意深刻
左思的语言质朴简洁,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,但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。以直白的文字描述自然现象、社会现实与历史典故,将复杂的社会问题清晰地呈现给读者,以质朴之语发深沉之思,展现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。
……
解析:
1. 郁郁涧底松,离离山上苗
- 字词:“郁郁”描绘松树生长得茂盛繁密 ,充满生机;“离离”形容山上的树苗下垂、稀疏生长的样子 。“涧底”点明松树所处的位置是山涧底部,地势低洼;“山上”指出树苗所在的较高地势。
- 解析: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两种植物不同的生长环境与状态。涧底松虽身处低位,却生长得郁郁葱葱;山上苗虽占据高处,却显得稀疏。通过这样的对比描绘,为下文借物喻人奠定基础,引发读者对不同境遇的关注与思考。
2. 以彼径寸茎,荫此百尺条
- 字词:“彼”指代山上苗;“径寸茎”形容山上苗的茎干仅有一寸粗细,突出其细小;“荫”在这里用作动词,意为遮蔽;“此”指代涧底松;“百尺条”说明涧底松枝条伸展可达百尺之长,强调其高大。
- 解析:山上那细小茎干的树苗,竟然能遮蔽住高大的涧底松。这一描述违背了人们通常对植物遮蔽关系的认知,进一步强化了前两句所营造的反差感,以自然界这种不合理的现象,为后文类比社会中不合理的阶层现象做了有力铺垫。
3. 世胄蹑高位,英俊沉下僚
- 字词:“世胄”指世家大族的子弟,强调其出身门第高贵;“蹑”有踩踏、登上之意,这里表示占据;“高位”指重要的、显赫的职位。“英俊”指才智出众的人;“沉”有沉沦、埋没之意;“下僚”指职位低微的官吏。
- 解析:此句直接点明主旨,将前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引申到社会现实。世家大族的子弟凭借出身轻易占据高位,而那些才智杰出的人却只能沉沦在低下的职位上。这一鲜明对比,尖锐地揭露了西晋门阀制度下人才选拔的不公,有才者因出身卑微而被压制,无才的世家子弟却能平步青云。
4. 地势使之然,由来非一朝
- 字词:“地势”表面指自然地势,在这里暗喻社会地位、门第等因素;“然”指代前文所述世胄居高位、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;“由来”表示事情发生的根源;“非一朝”强调这种不合理现象不是短时间形成的,而是由来已久。
- 解析:诗人指出,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如同自然地势导致植物生长差异一样,是由社会地位和门第等因素造成的,并且这种状况长期存在,并非短期内形成。这不仅揭示了门阀制度的根深蒂固,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与愤慨。
5. 金张藉旧业,七叶珥汉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