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酒?其十九
陶渊明
畴昔苦长饥,投耒去学仕。
将养不得节,冻馁固缠己。
是时向立年,志意多所耻。
遂尽介然分,终死归田里。
冉冉星气流,亭亭复一纪。
世路廓悠悠,杨朱所以止。
虽无挥金事,浊酒聊可恃。
……
赏析:
《饮酒·其十九》是陶渊明对自身仕隐经历与心路历程的深度剖析。通过质朴而真挚的语言,诗人回溯了踏入仕途的无奈,倾诉了仕宦生涯的困苦与矛盾,最终坚定地表明归田之志,展现出对自由本真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坚守自我的高尚情操。
一、为饥从仕:无奈的人生开篇
1. 生计所迫的抉择:“畴昔苦长饥,投耒去学仕。”陶渊明坦诚地道出往昔因长期饱受饥饿折磨,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农具,转而踏上学习为官之路。在古代,农耕是多数人的生存方式,而诗人却因贫困所迫,无奈放弃熟悉的田园劳作,选择陌生的仕途。这一选择并非出于对功名利禄的追逐,纯粹是为了摆脱饥饿,维持生计。这种为生活所逼的无奈,深刻反映了现实的残酷,也让读者看到诗人在生活困境前的挣扎与妥协,为后文对仕宦生活的反思埋下伏笔。
2. 揭示社会底层困境:此句不仅是诗人个人经历的写照,更揭示了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。在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,即便辛勤劳作,仍可能面临饥饿的威胁。陶渊明的这一经历,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现实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,也使诗歌具有了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与广度,引发读者对当时社会民生问题的思考。
二、仕宦之困:理想与现实的碰撞
1. 物质困境依旧:“将养不得节,冻馁固缠己。”诗人虽投身仕途,期望改善生活,但现实却事与愿违。“将养不得节”表明在官场生活中,他无法适应官场的种种规则与生活方式,未能通过为官获得理想的生活调养。“冻馁固缠己”则直白地说明即便身处官场,饥饿与寒冷依旧如影随形,贫困的生活并未因从仕而得到改善。这体现了官场并非他的安身立命之所,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失望。
2. 精神痛苦滋生:“是时向立年,志意多所耻。”在将近而立之年,陶渊明内心对仕宦生活充满了耻辱感。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,而立之年应有所成就,然而他在官场中看到的种种现象,如阿谀奉承、尔虞我诈等,与他内心坚守的道德准则和人生理想相悖。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,使他在精神上备受折磨,深刻地感受到仕宦生活对其人格与志向的压抑,进一步强化了他对官场的不满与逃离的决心。
三、归田之决:坚守本真的觉醒
1. 回归田园的誓言:“遂尽介然分,终死归田里。”面对仕宦生活的重重困境,陶渊明终于下定决心,要坚守自己耿介的本性,至死也要回归田园。“介然分”体现了他坚守自我、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,表明他不愿为了官场的荣华富贵而放弃内心的原则。“终死归田里”则是他对归田生活的坚定誓言,彰显了他摆脱官场束缚、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望与不可动摇的决心,标志着他在经历痛苦挣扎后的觉醒。
2. 对自由与本真的追求:这一抉择体现了陶渊明对自由、本真生活的执着追求。田园生活虽物质匮乏,但能让他远离官场的污浊,回归自然,与山水田园为伴,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。在田园中,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,践行自己的人生理想,这种对自由与本真的向往,成为他坚守归田之志的强大动力,也使诗歌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、追求精神自由的积极力量。
四、时光感慨:坚守中的淡然
1. 岁月匆匆的喟叹:“冉冉星气流,亭亭复一纪。”诗人感慨时光如流星般渐渐流逝,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十二年。“冉冉”和“亭亭”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缓慢而又不可阻挡地推移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与喟叹。这十二年,或许是他归田后的岁月,也或许是他回顾从仕与归田后的一段漫长时光,时光的流逝让他更加珍视当下的生活,也让他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有了更深的感悟。
2. 坚守中的从容:尽管岁月流转,但诗人对自己归田的选择并未后悔。相反,在时光的沉淀下,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。这种对过往经历的坦然面对和对未来生活的从容淡定,展现了诗人在经历人生起伏后的成熟与豁达。他深知,坚守内心的本真,回归田园的生活,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,即便时光匆匆,也无法改变他的这份坚守。
五、世路之叹:对人生迷途的洞察
1. 世路迷茫的共鸣:“世路廓悠悠,杨朱所以止。”诗人将人生之路比作宽广而漫长的大道,充满了迷茫与未知,就如同杨朱面对歧路时的困惑。杨朱在遇到岔路时,因不知该何去何从而哭泣,陶渊明借此典故表达自己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感慨。在复杂的社会中,充满了各种诱惑与歧途,一不小心就会迷失方向。他自己在仕隐之间的挣扎,正是这种迷茫的体现,这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,使诗歌具有了普遍的人生哲理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