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2日|晴
今天是战略例会后的第一天落实推进日,也是我正式作为流程主导者开始独立执行高密度节点监督的第一天。
早上七点半,我提前到公司,打开电脑便开始查看昨天会议纪要和执行反馈邮件。每一封邮件、每一条消息、每一份表格,都意味着新的推进、新的问题和新的责任。
我在 Excel 表上加了新的“预警标记”,红色高亮标出那些本周内必须完成的节点交付任务,同时用黄色标注那些可能延后的环节,便于下午例会时能迅速让各部门明确优先级。
魏鹏来的比我晚一些,提着咖啡进来:“小周,今天开始就是你在拉车了,稳住节奏,别急着把自己耗干。”
我笑着接过咖啡:“魏哥,今天要先盯接口优化那边吧,昨天运营主管已经明确要卡在 T-3 完成,我怕那边临时掉链子。”
魏鹏点头:“放心,我在接口群里盯着,有问题我先扛着,你专心搞流程。”
上午九点,我们和运营、财务、技术支持联合开了小型推进会,项目组提出上周测试数据在对接时出现数据丢包问题,可能导致本周节点进度无法同步。我翻开笔记快速定位问题源头,指出是接口同步时,技术组使用了旧版本 API,没有与正式表单对接。
现场气氛有点僵,技术组的老李刚想反驳,我先说:“这不是追责,是立刻解决问题。今天下午两点前给我一个方案,能保证这周按节点交付。如果需要协调资源,我马上跟副总报。”
老李看了我一眼,点点头:“下午两点前给。”
散会时,魏鹏低声说:“刚刚处理得不错,别让节奏被拉散。”
我笑了笑:“你说过,稳比快重要,但稳里也要有快。”
中午匆匆吃了盒饭,刚吃完没多久,手机响了一下,是李倩的消息:
【已到,武汉天气还算温暖。】
只有短短几个字,却让我盯着屏幕看了很久。她没有加标点,也没有加表情,冷静得像一条会议记录。
我还是回了两个字:【辛苦。】
她没有再回复。
魏鹏拿着第二杯咖啡走过来,看我盯着手机发呆,问:“她?”
我点点头,没有多说。
魏鹏拍了拍我肩膀:“不用问她为什么去武汉,别的事她都能自己安排好。你得管好你自己的事。”
下午一点半,技术组发来了更新后的接口方案,并在内部服务器做了测试。我安排项目组进行实测同步,同时确认表单数据完整性和同步效率。测试过程中发现部分表单因字段缺失未能完整写入,我没有慌乱,而是立刻让项目助理导出错误表单,发给技术组二次核查。
操作完时已经下午五点,办公室里气氛紧张却高效,大家都在盯着自己负责的节点表。
五点三十分,技术组反馈问题已修复完成,我再次安排进行验证性测试,结果确认无误后,长长松了一口气。
魏鹏走过来,递了根棒棒糖给我:“吃点甜的,缓缓。”
我笑着接过:“行,魏哥,你也歇歇。”
晚上七点,公司人走得差不多了,灯光把影子拉得很长。我坐在电脑前整理今天的推进表时,无意间点开了共享盘里李倩之前留下的《Stage_Zero》文件夹。
里面一份《流程节点预判表》,是她根据不同突发情况所做的预警预判方案,其中甚至包含了我今天遇到的接口丢包情况的处理建议。她在表格右下角用小字写着:
【当执行者能独立判断、当场决策并稳住节奏时,才真正完成从执行到统筹的转变。】
我盯着这句话,坐了很久。
夜风透过窗缝吹进来,带着初春微凉,我把文件打印了出来,放进了桌上的资料夹里。那是我第一次觉得,李倩虽然已经调去武汉,但她留下的“节奏”依然在我身边存在着,成为我工作中无形的指导。
当我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,手机响了一下,是李倩发来的一张照片:武汉黄昏的天,天际线低垂,城市灯火刚刚亮起。
没有文字,我看了很久,最后给她发了四个字:【加油,李总。】
那一刻我知道,有些人已经在自己的跑道上继续奔跑,而我,也该继续跑好我的这条路。
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:(www.ctshuwu.com)毕业后打工日记畅听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