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2月27日|晴转阴
早上六点半醒来时,天色还未完全亮透,我靠在床头刷了几分钟公司群消息,确认 overnight 流程没有出错后才缓缓下床。洗漱完毕,煮了杯黑咖啡,看着窗外泛白的天光,心里回想昨天会议中副总点评时那句“带节奏还要带团队”,那句话一晚上在脑海里回荡,像是一根绳子,拉住我不断思考下一步的方向。
下楼时遇到同楼层的邻居,他冲我笑了笑:“小周,又去上早班啊。”
“是啊。”我笑着回应,快步走向地铁口。
到了公司不到七点半,整层楼还很安静,我先开机,把流程压缩的甘特图和跨部门节点衔接表打印出来放在桌上,一边啃面包一边复盘昨天副总的指令,笔记本上写满“控制节奏”“同步节点”“预留风险缓冲”等字眼。
八点刚过,魏鹏提着豆浆进来,看了我桌上一摞纸,啧了一声:“又一早上就干这么多啊?”
“准备二期预案的提纲,副总要。”我喝了口咖啡,眼神盯在纸上没有移开。
“别急,别让自己习惯‘一直快’,节奏是拉扯出来的,不是憋出来的。”魏鹏笑了笑,在我对面坐下。
我抬头看着他,突然想起昨天他在楼下提醒我的话:“你说的带团队,具体该怎么做?”
“带团队就是‘慢’,让别人跟得上,节奏不能永远靠你一个人顶。”他叹了口气,“当年我跟李总做项目时也是这样,干得飞快,但没意识到团队跟不上,最后全是自己救火。”
我默默点了点头,把这句话记在笔记本上。
上午九点,副总在群里发来消息:“周磊,下午需要预审一期项目闭环流程和二期预案草稿,准备一下。”
我回复了“收到”,立刻开始调整昨天的流程图和节点清单,把第一期项目完成节点、交付成果、反馈问题及解决路径列成表格,配合可视化流程图进行对照,确保每个节点都能被问到时迅速定位数据。
接近中午时,运营组那边突然打来电话,说新上线的节点执行表和采购流程有矛盾,数据对不起来,导致他们报销审批被卡。我拿着文件跑去运营组和他们一起对照数据,发现是上游供应商合同签订日期和采购下单日期不匹配,我当场联系采购组,让他们补录合同编号和审批流备注,同时向副总邮箱同步报备修正说明。
回到工位已经接近一点,我随便吃了口外卖继续盯着电脑校对流程图,确保每条数据与节点对应无误,期间又接到财务组电话,说希望二期预算分配表能够同步修改。我深吸口气,笑着说:“没问题,我改完后发给你们。”
魏鹏过来敲了敲我桌子:“慢点,小周,别把自己压爆了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我笑着回答。
下午三点,副总准时来预审流程图和二期预案提纲,我站在他桌旁用激光笔演示可视化流程的节奏图,将每个阶段、核心节点、风险预留、跨部门衔接要点和效率提升空间详细讲解。副总边听边点头,偶尔插一句问题,我迅速在表格里找到对应数值和补充信息,回答完整后继续往下讲。
汇报结束后,副总合上文件:“不错,很完整,也很清晰。下一步就是思考节奏控制和团队协同的问题,不要只顾自己快,也要让他们跟上你。”
我点头回应:“明白。”
“另外,准备一份可以在战略周例会上展示的简化版,图和核心节点要精简,别让他们看得头大。”副总笑着挥了挥手,示意我可以先回去了。
走出副总办公室时,阳光正好透过玻璃窗打在走廊上,空气里带着淡淡的灰尘味,我心里却有种难得的踏实感。
晚上七点多,办公室已经没几个人,我还坐在工位前修改战略例会要用的简化版流程图,将原本满满当当的图表精简成八个关键节点和四条主要进度线,用颜色区分当前完成度和预计进度,搭配简短备注,尽可能清晰可视化。
修改完毕后,我把文件存进“Strategic_Week_Deck”文件夹,习惯性拉开抽屉看了一眼李倩留下的《流程优化备忘稿》,翻到最后一页,她留下的那句话又映入眼帘:“带节奏更要带人。”
我轻轻合上文件,深吸一口气,把它放回抽屉,关上灯,背起包走出办公室。
外面风有点冷,我拉紧外套拉链,走在地铁口的路上时,回想这几个月的节奏,从最初跟在别人身后做琐碎工作,到后来做独立汇报,再到现在主导节奏和推动节点,每一步都像是在踩薄冰,但越往后走,心越沉稳。
走进地铁车厢,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魏鹏发来的消息:“慢点,别急,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”
我看着那条消息,打字回复:“我知道。”
发完后我笑了笑,收起手机,握住扶手,看着车窗外飞速后退的灯光,心里默默说:“我真的知道了。”
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:(www.ctshuwu.com)毕业后打工日记畅听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