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甫嵩指尖重重叩击地图上广宗的位置,沉声道:
“火船横陈渡口,强攻必损折过半。张宝将主力龟缩广宗,欲借城池固守待援。若我军绕开渡口,直取广宗,一来可断其粮草中枢,二来能逼他出城野战。”
林逸目光顺着地图上蜿蜒的黄河支流游走,忽然注意到广宗西侧一片密林,指尖轻点道:
“将军,广宗西有黑风林,地势狭窄却便于伏兵……”
“正是此险。”皇甫嵩转身时甲胄轻响,苍老的嗓音裹着寒意,
“张梁部下以为我军必走官道,定会将精锐埋伏于黑风林。但他不知,我已命手下将军率五千步卒佯攻渡口,吸引贼军主力。”
皇甫嵩目光如炬,继续说道:
"我欲亲率一万精兵,绕道黑风林后,直插广宗南门。林太守,你率本部人马随我行动,待攻城之时,务必全力破城。"
当夜,月光如银洒在大地上。
林逸率领本部两千余人,跟随皇甫嵩的大军悄然出发。
队伍借着夜色掩护,避开官道,沿着山间小道行进。
行至五更天,休整片刻后,大军终于抵达广宗城南。
只见城墙上灯火摇曳,黄巾军哨兵不时来回巡视。
皇甫嵩低声下令:"准备攻城!"
随着一声令下,云梯迅速架起,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城头。广宗城头此时准备还不充分。
林逸身先士卒,扫飞砸下的滚木,快速在云梯上面连点几下,便已经冲上城头。
"杀!"
“杀!”
喊杀声震天,城头上黄巾军慌乱应战。
林逸清理完这一片黄巾之后,云梯上的后续部队也陆陆续续跟了上来。很快便占领了这一处城头。
"随我拿下城门!" 林逸紧握住手中长枪,高喊一声。
他带领着从云梯登上城楼的部队,沿着城头疾奔而下,直扑广宗南门。
此时城门守军已被打得溃不成军,林逸带头冲锋,冲入城门守军之中,长枪挥舞之间,数名黄巾军士兵应声倒地。
"开城门!" 林逸大喝一声,手下将士迅速控制住城门守卫,绞动机关,厚重的城门缓缓开启。早已在城外待命的朝廷大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,与残余的黄巾军展开激烈巷战。
广宗县衙内,张梁挥舞大刀死守最后防线。
林逸徒步而至,长枪横扫逼退两名刀斧手,借着跃起之势枪杆重重砸在敌将面门。
那人尚未倒地,林逸已抢过其腰间佩剑,寒光连闪间,县衙门前的抵抗彻底平息。
接着如同宛城破城般,如法炮制,林逸避开众人后,施展鬼魅般身法,直奔府库,收走金银珠宝,而后再回来。
同一时刻,震天动地的欢呼声自四面八方传来——皇甫嵩的大旗已插上广宗最高的望楼。
当朝阳刺破晨雾时,街巷里横七竖八的尸体间,幸存的黄巾军士卒正举着白旗鱼贯而出。
林逸擦拭着染血的长枪,然后肩头一沉。
皇甫嵩已来到身后,苍老手掌重重拍在他肩上:“好小子!从云梯登城到夺门破阵,不过一盏茶功夫!”
老将军指向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,“张宝苦心经营的粮草中枢,如今成了我军补给!”
话音未落,远处传来马蹄声。一名传令兵疾驰而来,翻身下马禀报道:“将军!卢植将军学生刘备携二弟关羽、三弟张飞带领几百士卒前来投奔,已在辕门外等候!”
皇甫嵩闻言挑眉,与林逸对视一眼:“来得正好。黄巾势大,正需这般忠义之士。”说罢整了整甲胄,大步向辕门走去。
辕门外,三骑人马气势不凡。
为首之人身长七尺五寸,双耳垂肩,双手过膝,虽是布衣打扮,却难掩儒雅气度;
左侧红脸长髯大汉手握青龙偃月刀,目若朗星;
右侧豹头环眼的猛将倒提丈八蛇矛,气势汹汹。
“皇甫将军!”刘备一见皇甫嵩,立刻滚鞍下马,抱拳行礼,“备虽不才,愿率乡勇助将军讨贼,以报国恩!”
皇甫嵩打量三人,目光在关羽、张飞身上多停留片刻,然后开口对刘备说道:“卢子干将军的学生吗?挺不错!倒也是个忠义之人,你这二位贤弟颇具虎将之资,都挺不错!”
他伸手扶起刘备,“我军正欲追击张宝残部,三位来得正是时候!”
林逸站在一旁,目光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原着中这日后搅动天下风云的三人。
当日下午,张角病故的消息如惊雷般在黄巾军各部炸开,军心瞬间大乱。
皇甫嵩闻讯,立即召集众将商议,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帐中众人:
“贼首张角已死,此乃天赐良机!各部即刻整顿兵马,三日内务必将残余黄巾势力尽数剿灭!”
林逸望着地图上用朱砂标注的黄巾军据点,指尖划过巨鹿方向:
“将军,张宝主力屯驻曲阳,必以为我军需休整时日。若连夜奔袭,可趁其不备。”
话音未落,刘备踏前半步,沉声道:“备愿率本部为先锋,截断敌军退路!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