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器制品贴上了统一商标,质量有了保障,价格也趋于合理。
年轻游客开始成群结队地涌入老巷,在地图上挑选自己心仪的匠人,亲自体验锻造过程。
有一天夜里,林砚独自坐在茶馆二楼的露台,望着满天星斗发呆。
楼下传来熟悉的脚步声,阿依夏回来了,风尘仆仆,脸上却带着笑意。
“事情办成了?”他问。
阿依夏点了点头:“资料提交了,评审组下周来实地考察。如果顺利,明年就能拿到认证。”
林砚沉默片刻,轻声道:“谢谢你一直坚持。”
阿依夏抬头看他:“是你先点燃了火种。”
两人静静地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老巷。
那里,铜锤的声音仍在夜色中回荡,像是古老心跳的延续。
忽然,古丽娜尔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,手里拿着本笔记本:“你们猜我想到什么好点子?”
林砚和阿依夏同时看向她。
“我想在直播里加一个新栏目,叫‘铜壶故事集’!每次邀请一位匠人,让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作品的故事。”
她兴奋地说着,眼中满是憧憬:“我觉得,只有讲出这些故事,观众才会真的记住我们。”
林砚听着,心里微微一动。
他没有说话,只是默默看着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,心想:也许,这就是下一步的方向。
古丽娜尔的“铜壶故事集”栏目在直播中悄然上线。
她精心挑选了第一期嘉宾——年逾七旬的铜器匠人买买提·热合曼。
老人布满老茧的双手捧着一只斑驳却依旧锃亮的铜壶,灯光下,壶身上的纹路仿佛流淌着时间的痕迹。
“这是我父亲做的。”他缓缓开口,声音低沉而沙哑,“那一年是1962年,粮荒最严重的时候。我们一家五口快要撑不下去了……我父亲用三天三夜做了一只铜壶,拿到巴扎上去换粮食。那只壶,救了我们全家。”
喜欢天山脚下石榴红请大家收藏:(www.ctshuwu.com)天山脚下石榴红畅听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