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相处了那么久,李成也确实是符合她的心意,最关键的是,他刚一来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,这才是她最看重的地方。
聪明的人很多,有本事的人也很多,可聪明又识时务的本事人却不多。
第二日,思安让人将东西送去御前交给章启贤后,就不再管了。
今日皇后设了个赏花宴,邀请了宫中妃嫔商讨举办乞巧节的事,除此外,还叫了三公主、六公主、十一公主和她。
其他时候叫她,她可以不去,可乞巧节不行,因为身为女子表率之一的公主,她到时候要带着人一起祭拜。
乞巧节是以“乞巧”为核心的一个节日,也是女子祈愿“乞巧”的重要节日。
它融合了女性对智慧、技艺的追求,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祈愿,是兼具实用性与仪式感的一个传统节日。
每年到了这个时候,大周都会变得很热闹,因为很多女子在这一日,都能与闺中密友一起出门游玩。
乞巧节主要是围绕着“技能比拼”与“祈福”展开的,其中有穿针乞巧,投针验巧,乞巧斗巧……
穿针乞巧是女子用细线穿针,需在月光下快速穿过绣花针孔,穿得又快又准者被视为“得巧”,象征着手巧心慧。
投针验巧是将针轻放于水面,针影会在碗底形成图案,若影似花鸟、云纹则为“得巧”,粗笨如锤则为“拙”。
乞巧斗巧则是少女们比拼手工技艺。
如刺绣、编织、制作小物件等,技艺精湛者会被称赞,隐含对女性智慧的认可。
民间很多人都喜欢以此来选妻,认为这样的妻子贤惠持家,渐渐的就形成了一种形式。
此外,乞巧节还有祭拜与祈福,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去拜织女星。
传说织女是纺织女神,女子们为了祈求自己手巧会在庭院设香案,摆放瓜果、鲜花,对织女星跪拜,祈求赋予灵巧手艺。
因此,到了那日思安需要祭拜两次,一次是宫中女子们集体的,一次是在凤羽宫带着宫女们一起祭拜的。
跟着皇后祭拜的那个,规矩很多也很隆重,她需要准备的也比较多。
加上之前没参加过,很多东西她都不懂,为了不在那天丢脸,或是影响到她人,皇后派人来请她,她就应了此事。
到了那日,不止有女子的祭拜,也有拜魁星的。
有一部分地区男子也会参与,他们祭拜的是魁星,也就是传说中的文运之神,这种是祈求科举高中的。
因为祭拜的多了,渐渐就形成了“男拜魁星,女拜织女”的习俗。
除了这些外,还有吃巧果,种生求子,染指甲等。
巧果并不是什么鲜果,而是用面粉制成花瓣、梭子等形状的点心,油炸后撒糖制作成的果子,又称“乞巧果子”,寓意“食巧”得智慧。
种生求子的多是已经成婚者,它是将绿豆、豌豆等泡在碗中,待芽长出后用彩线捆绑,称“种生”,以此祈求生育顺遂。
而染指甲,则是少女用凤仙花汁液染指甲,既为装饰,也暗含“乞巧”的仪式感。
不过这种多是民间女子,富贵人家要更精细些,调制的花汁颜色鲜亮不说,还能留存时间更长,有些还会在其中撒入金银粉,涂的时候会亮晶晶的。
更有比较高雅的,会在上面作画,或者是用东西制作的各色小花草,固定在上面。
不过各地风俗各有不同,也有结扎巧姑,净水视影的。
结扎巧姑是江南地区的风俗,她们会用稻草扎成“巧姑”(织女化身),为其穿上女装,供奉于案头,祈求织布缝衣技艺精进。
今年多地出现洪涝情况,江南又是水乡之地,也不知还会不会办乞巧节了?
净水视影,是南方有些地区取“银河水”(雨水)盛于碗中,次日看水中倒影,若现花影则为“得巧”。
虽然活动很多,也很热闹,可最让思安感兴趣的,还是乞巧市。
每年各地城中都会出现“乞巧市”,售卖巧果、针线、饰品等,热闹如庙会,这也是女子们难得能在傍晚出门游玩的时间。
思安不是个喜静的性子,比起在宫里参加宫宴,她更喜欢宫外那热闹的场景。
要是那日宫宴结束的早些,说不得她还能去玩一玩。
一边想着那日要如何出宫,一边往御花园走,没多久,她就到了举办赏花宴的地方。
思安到时,人已经差不多到齐了。
继后李氏身着一袭正红宫装端坐在水榭中,九凤衔珠钗随着动作轻颤,她边上站着的不是孙嬷嬷,而是一个面容娇美的女子。
看她们亲昵的动作,想来应是进宫来小住的李家女。
在她面前的白玉案上,摊开着内务府拟定的乞巧节筹办册,朱砂批注密密麻麻缀满边角。
思安扫了一眼,就收回了目光,因着不需要下跪,她朝对方行了一个晚辈礼后,就坐在了属于她的位置上。
皇后见此也没说什么,只是眼神晦暗不明的瞥了她一眼,就收回了目光。
等了差不多一柱香左右,待最后一位贤妃到来后,皇后就抬手示意宴会可以开始了。
宴会一开始,她先简单说了一下乞巧节那日的流程,因为这都有旧例在,大家便没说什么,只说一切都听她安排。
这时,一位礼部女官突然捧着文书起身,躬身禀道:“皇后娘娘,今年的乞巧宴若还在太液池畔,那虹桥搭建的木料怕是不够……“
话音未落,良妃便轻笑出声,指尖捻着团扇上的流苏,漫不经心的刺道:“礼部总爱小题大做,去年拆了西角楼的楠木梁,不也搭得气派?“
皇后并未搭话,也没理会两人说了些什么!
她抬眼扫过众人,目光落在角落里的三公主周思慧身上。
三公主今日倒是难得安静,身着月白襦裙,腰间只系着条素色绢带,比起旁人身着的织锦华服,倒显得素净许多。
不过宣嫔想让她躲,皇后可不想放过她,开口便是:“三丫头,你去年说要在池面放琉璃灯,可还有新想法?“
端嫔察觉到不对,忙趁着皇后问话的功夫,低声吩咐人将十一公主抱回去。
至于待会皇后问话,她再想法子应付过去。
一听皇后这话,良妃和那女官也都闭了嘴,默默退回坐下,静等着安排。
喜欢公主她以武服人请大家收藏:(www.ctshuwu.com)公主她以武服人畅听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